《隱藏在城市中的智慧》
發布時間:2014/8/26 10:52:20《隱藏在城市中的智慧》
由蘭州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主辦,小虎添翼文化傳媒承辦的微紀錄新蘭州城市創新推廣項目第二集城市微紀錄片《隱藏在城市中的智慧》于8月23日在微紀錄新蘭州項目官網(www.city-weijilu.com)正式播映。古老的什川梨園及梨園的天把式、精湛的黃河卵石雕及卵石雕刻家、比西瓜還甜的水果玉米及80后創業者,都將在影片中一一呈現。
影片圍繞智慧,講述蘭州人怎樣用智慧去改變自然。像陶師傅這樣的天把式用傳承下來的智慧滋養著世界上唯一一片最古老的梨園——什川梨園;卵石雕刻藝術家用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這種沉淀的智慧20年如一日堅守著對卵石的執著;楊天龍用80后的新一代的智慧與膽魄創造出自己的玉米帝國。他們都是隱藏在城市中,默默無聞并沒有被人發現,但是他們卻一直在改變著這個城市,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成果。這些隱藏著的人與事物都將通過本部影片挖掘出來,浮出水面,以期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相比第一集《留在自然的雙手》,第二集《隱藏在城市中的智慧》在風格及運用的鏡頭手法上將會發生很大的逆轉。第二集解說詞相比第一集減少了二分之一,用大量的主人公的同期聲來代替,通過主人公的自述讓人們深切地體會主人公的經歷,使得畫面更安靜客觀一些。而在鏡頭手法的運用上將采用寫意鏡頭,加強片子的藝術感染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項目執行總監吳卓表示,蘭州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它必定會產生無數的文化。制片方特別希望人們在看過第二集片子之后,聽完這些人的故事之后,對這個城市的智慧有一個新的定義,對這個城市的文化有一個自己的理解,能發現蘭州其實有很多很厲害的人、事、物。
而對于觀眾反映第一集《留在自然的雙手》類似于舌尖的問題,項目組回應道,如果每個城市都擁有一個像舌尖一樣的片子,其實這個城市關注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這對于城市是好事。但從敘事手法上講,其實并不是像舌尖,準確的說與舌尖都是紀錄片的一個體系,都運用BBC的一個表現的敘事法。
相關新聞
《隱藏在城市中的智慧》三張新面孔全新解讀
由蘭州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主辦,小虎添翼文化傳媒承辦的微紀錄新蘭州城市微紀錄片第二集《隱藏在城市中的智慧》全新上映,片中對蘭州的三張新面孔進行了深刻的解讀,旨在呈現給人們一個全新的蘭州。
陶師傅:演繹古梨樹上的豪情俠氣——心目中,架云梯、摘果的這些人就是英雄。
在蘭州皋蘭這個地方有著一批人,滋養著這里世界上的唯一一片古梨園。陶師傅就是其中的一個,用自己的技藝創造著這里的神奇。
平時在農閑時節,他都在城市里打工,是隱藏在城市中的水管工人,誰也不知道他擁有的絕技。只有時候到了,就會顯露出他的絕技,就像是什川梨園的武林俠客,雖然這里沒有刀光劍影,熱血沸騰,但是他卻擔當著守護古梨園的存亡重任。
陶師傅,話不多,安靜,手腳麻利,但是只要一提到梨樹就非常專業到位,對梨樹有著濃濃的愛。該是讓他們展示身手的時候到了。他能非常帥氣地運用云梯。借助10幾米的云梯攀援而上,身輕如燕,如履平地。把天把式栽培梨樹稱作“種高田”是十分恰當的,穿梭于半空的梨樹間,為梨樹修剪梳枝,授粉,摘果,下面的人看著著實的驚險又令人贊嘆。
鐘浩:行走在鋼繩上的藝術家——世界上不缺少美,就是缺少發現美的一雙眼睛。黃河里的每一件卵石都是藝術品。
蘭州卵石雕刻的初創者鐘浩,50多歲的他生活狀態并不好,但他卻在卵石雕刻的藝術道路上已經行走了20年。
經過大自然的風化和河流的沖刷,普通的黃河卵石在鐘浩看來都是藝術品,大自然已經把它加工成半成品。根據卵石自然形成的紋路和脈絡,他能夠憑借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他甚至為了雕刻一件作品竟延續創作了兩年的時間。從他身上散發著經過時間沉淀的藝術家的氣息。
目前像他這樣的黃河卵石雕刻藝術家并不為人們關注,卵石雕刻藝術也沒有打開市場,為了生計他選擇了到洮硯廠去上班,做一個雕刻工人。雖然這樣但是他依然保持著對卵石的執著與熱情,就像一個獨自行走在鋼繩上的藝術家,雖然沒落卻又鞭策著自己向前。
楊天龍:困境中的堅守——我只是想通過我們自己改變我們現在的現狀。
一個輟學重讀的80后農村青年,并不為大家看好和理解,但是最后是他首次將水果玉米的種子帶到了蘭州。在創業過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最困難的時候團隊就只剩下4個人,甚至連飯都吃不上。但是經過每一次的嘗試與挑戰,他帶領著團隊最終還是堅守了下來。走出低谷的楊天龍實現了他的夢想。
現在他更多的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反哺社會,去改變現狀。選擇留在他身邊的人更多的是一批大學畢業生。他還在公司里辦起了學校,希望能為農村孩子教授一些東西,讓他們能有更多的選擇與機會學到外面的東西,改變家鄉的一些貧困現狀。他就是楊天龍,一個80后的創業者。


